新京报贝壳财经讯(记者韦英姿)8月28日至29日,2024中国生物制造大会在合肥举行。(以下称“华恒生物”)董事长郭恒华在大会期间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,生物制造可以对标、借鉴化工产业实盘配资网站,“生物制造的另一个标签应该是新化工。”
她认为,随着更多生物合成新技术、新产品出现并完整打通端到端之间的距离后,化工产品生产范式及整个化工产业将产生颠覆,相关各行各业也将随之改变。
在郭恒华看来,传统走化石路线的化工产业,在丰富人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同时,也带来高碳、环境污染,以及为了治理而增加的各种能耗等问题。生物制造的产品具有低碳、绿色、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特点,“将给以这类产品为原料、符合ESG要求、衡量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各行各业带来巨大改变”。
华恒生物董事长郭恒华在2024中国生物制造大会上做主题演讲。图/主办方供图
生物制造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据中投顾问测算,其市场规模预计达到万亿级别。2020年至2023年,中国生物制造市场总规模分别为2372.4亿元、2898.4亿元、3479.4亿元及4200亿元。在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之前,生物制造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?
郭恒华提出,首先,在生物制造领域,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走出规模足够大、可以学习的样本企业,与此同时,产业面临很多的要素重组。因此“企业既要抓住机遇、加大发展速度,同时要谨慎验证是否真正做到风险可控、行动有力、有价值突破。”
此外,她还提出,人工智能技术给相关装备、材料产业带来的变化“必然也形成了一些挑战和机遇”。同时,生物制造产业还面临本行业(生物产业)以合成生物技术为驱动带来的快速变化和发展。
面对上述挑战和机遇,郭恒华认为,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很重要。“技术驱动才能带来差异化,才能够实现工业品的成本领先。”
以华恒生物为例,在创业早期,华恒生物联合外部大院大所的科学家,共同开发核心技术,从内部培养出能够承接科学家、科研成果的产业,再将华恒生物工程能力、应用于市场和客户的能力反向影响前沿科学家在菌种设计、酶的构建等方面的技术。另外,华恒生物2019年转向在菌种、酶改造等技术上建设自研团队,坚持内外部创新结合。
当生物制造企业有了一定工程能力后,“可以承接多个源头原创的工程、装置、产品开发,最后被市场验证接受。”郭恒华认为,在生物制造领域,面向产业的制造能力不可或缺。
编辑 李铮
校对 王心